近期看到国内某家电巨头可能面临退市的消息后,心里很不是滋味。要知道它可曾是所谓蓝筹股的代表啊,而现在却已是明日黄花。同样的成长烦恼也曾在美国股市出现过。
1990年代开始,美国的蓝筹股概念发生着变化。一方面,在信息技术革命和互联网时代崛起的背景下,一些当下盈利水平并不良好、盈利和分红稳定性也还有待观察的新经济公司,因为资本市场对它们的高成长预期,它们的市值规模、成交量和资本市场影响力迅速晋升到与传统大蓝筹等量齐观的行列,其市场地位一度盖过传统蓝筹股。而像微软、英特尔、惠普、IMB等规模巨大、盈利优良而且稳定的新经济公司,也依然还保持着高速成长的速度。于是,成长性蓝筹股的概念开始兴起。
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像沃尔玛、可口可乐、通用汽车、JP摩根银行、埃克森美孚石油等传统蓝筹公司在本土之外获得了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市场的成长空间,它们凭借过人的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开始了新一轮的企业成长。于是,成长性成为这些传统蓝筹公司的题中应有之义。
于是,成长性慢慢地成为了蓝筹股概念中的新内容。曾经一度,成长性变得比盈利性和红利稳定性都更重要的蓝筹股新特征。
对那些传统蓝筹公司来说,不能在竞争全球市场中获得成长性的公司,将难以保持其在本土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和行业地位,从而也难以保持其在资本市场上的蓝筹股地位;对那些新经济蓝筹公司来说,能否保持快人一步的持续高成长,成为公司能否维持其蓝筹股地位的关键因素。
从美国的蓝筹股概念变迁来反思我们现在认为的众多蓝筹股,如果机械按照市盈率判断以大为美,就会产生蓝筹误判。而应从成长性评估蓝筹价值,估值依据应从行业反周期预测、资产注入、技术创新这三方面介入。 凡德投资